為積極響應“昆城暖新”行動,市衛健委不斷升級優化基層醫療機構夜門診服務,破解新市民勞動者“白天務工不便就醫”的現實難題。通過精準對接群眾夜間就醫需求,讓更多新市民勞動者享受更高效優質、便捷可及的健康服務,切實增強城市歸屬感和健康獲得感。
一是精準布局服務網絡,構建基層醫療“新生態”。市衛健委高位統籌夜門診布局,探索“中心帶站”模式,推動夜門診服務向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家庭醫生工作室延伸,形成“15分鐘健康服務圈”核心支撐。目前,全市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個點位)開設夜門診。各衛生中心合理配備衛生技術人員,科室設置完備,重點打造糖尿病精細化管理、中醫夜間調理、家庭醫生簽約等個性化服務模塊。二是創新服務供給模式,打造群眾滿意“升級版”。積極探索“基礎服務+特色服務”雙輪驅動模式,在擴大常見病診療、慢性病管理、外傷處置等基礎服務覆蓋面的同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自身特色增設專科服務。建立“家庭醫生+專科醫生”聯動機制,引入上級醫院專家線上指導夜間坐診,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有轉診”的夜間分級診療格局。創新“健康守夜人”服務團隊,提供夜間用藥指導等延伸服務,形成“機構、社區、居家”無縫銜接的閉環服務。三是強化質量安全保障,筑牢醫療服務“生命線”。嚴格執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六統一”管理標準,建立夜門診服務質量動態監測機制。推行“一醫一患一診室”制度,保障患者隱私安全。構建“服務質效、要素支撐、社會監督”三維保障機制,將群眾滿意度納入績效考核。建立需求動態響應機制,定期分析各衛生中心就診數據變化,及時調整服務供給策略,確保資源配置與群眾需求精準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