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行政審批局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蘇州關于政務服務工作的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聚力建設新城市、大力發展新產業、全力布局新賽道”總要求,全面實施政務服務“4e”行動,深入推進“一網通辦”“一件事一次辦”“一業一證”“一窗受理集成服務”、重大項目“省心辦”等重點改革任務,為企業發展助力、為群眾辦事增效,推動全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2022年,昆山全市共完成辦件856.57萬件。其中,市政務服務中心完成辦件23.57萬件,網上辦件18.90萬件。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5.72萬戶。
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項目1676項,交易金額350.89億元,節約資金38.43億元。
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審批項目1627個,總投資額1820億元;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1651張,建筑面積1020.59萬平方米;發放施工許可證738張,建筑面積974萬平方米,工程造價442.77億元;牽頭聯合驗收項目213個,建筑面積651.49萬平方米;集中收費3.54億元。
一、立足群眾需求創新舉措,服務滿意度不斷提升
惠民利企“如意辦”。聚焦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推出昆如意365“十個一”系列行動,為企業提供365天、7*24小時、線上線下的“面對面、鍵對鍵、全天候”服務。啟動“昆如意”365行動暨“招商護商服務月”系列活動,累計發放宣傳材料2.5萬份,全面提升“昆如意”服務功能社會知曉率。深化企業走訪,實現精準幫扶,為企業編制并贈送線上線下政策“大禮包”3萬余份。組建80余人的“企策通”宣講團,定期走進企業,解讀政策。建立常態化會商交流機制,開通線上“企業訴求專區”,精準收集并實時解決萬余條企業咨詢及訴求。
市場準入“智慧辦”。制定實施《昆山市推進市場主體“智慧登記”服務模式實施方案》,實現營業執照全程無人工干預自助辦理,共有33404戶個體工商戶通過智慧登記成功申領營業執照。聯合銀行組建企業開辦幫辦代辦隊伍,優化升級企業開辦“一窗融合”系統,打通環節流程難點堵點,實現企業“開辦半日結”常態化,昆山企業開辦指標位列蘇州大市前列。試點推行“證照聯辦”集成化審批新模式,集成化審批交通運輸、商貿超市、旅館住宿等7個行業的多個行政許可事項和營業執照,申請材料壓縮60%以上,全年完成集成化審批企業52家。
項目建設“省心辦”。聚焦企業實際需求,制定實施重大項目“省心辦”審批服務機制,成立由24位區鎮部門領導、45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市鎮二級幫辦代辦團隊。全面梳理年度重大項目基本信息,及時跟進重大項目推進進度,采用“1+2+X”模式建立市鎮兩級“雙領辦”制度,全力實現“拿地即開工”。升級“投資建設一網通辦平臺”,設置專區,分類指引,建立項目清單化、流程系統化、審批模塊化等項目審批服務新模式,審批周期壓縮60%以上。全市重大項目報建指導率達100%,開工率100%。在中國政府網《促進重大項目落地,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深化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經驗綜述》中,昆山思榕科技工業園“五證齊發”項目是唯一的縣級市先進案例。
二、立足服務集成深化改革,服務便利度不斷提升
整合資源深化“一網通辦”。制定全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第二年)2022年重點任務清單,明確目標任務。全面整合數字服務三端總入口,建立涉企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機制,實現資源集聚、功能集中、服務提升。強化“一網通辦”電子檔案支撐,試點項目投資建設業務“單套制”電子文件歸檔,為全程網辦、“不見面審批”提供基礎支撐。“鹿路通”APP企業服務專屬版日點擊量破100萬次,服務企業超8萬次;網頁端(政務服務昆山旗艦店)匯集服務事項1100余項;熱線端(12345企業服務熱線)閉環化處理企業訴求1萬余次,及時率和滿意率均達100%。“昆如意”平臺成為全國首個入駐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的縣級企業服務平臺。
集成服務實現“一窗受理”。依據“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政務服務新模式要求,建成啟用“綜合智慧云服務大廳”,以窗口重置、流程再造,夯實綜窗改革“硬”基礎。組織開展“綜窗”系列培訓,全面提升人員業務素養和服務能力,建立綜窗服務“強”隊伍。梳理首批綜窗服務事項清單,共納入13個部門369個事項。簽訂綜窗委托協議,優化配置平臺服務流程,完成功能模塊開發,增強綜窗改革“軟”實力。
豐富內容拓展“一件事一次辦”。持續深化“一件事”改革,針對企業經營全周期和個人事項全領域服務,按照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要求,分批次、有步驟地優化辦事流程,逐項編制辦事指南,實現“一件事一突破”。推出48個“一件事”集成服務,累計為1萬余家市場主體和12.5萬名個人提供集成聯辦服務。“一業一證”改革持續拓展,新增物流公司、動物門診、美容店等10個行業主題,已為500余個市場主體提供行業綜合許可聯辦服務。
三、立足體系健全整體推進,服務舒適度不斷提升
加強政務平臺建設。完善江蘇政務服務網昆山旗艦店建設,優化用戶空間,完善材料申報、電子證照查詢核驗功能,開發電子文件免提交功能,著力解決群眾辦事材料多、反復提交等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上線疫情期間網上預約功能,有效減少大廳人員聚集。拓展自助機服務事項,新增公積金自助服務、個人申報材料查詢等功能,讓辦事群眾享受更加智慧、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依托政務服務管理平臺、電子證照庫等系統,梳理首批共享數據資源目錄114類,開發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服務模塊,實現跨系統數據資源共享,全年電子證照共享調用量達90萬次。
優化公共資源交易。制定負面清單,規范采購行為,從采購源頭正本清源。全面推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提高中小企業在政府采購中的份額,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降低投標工具和平臺的使用費,明確使用昆山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自建的“限額以下及其他工程系統”發包項目的不再收取招標文件費用。新增貨物類協議供貨及服務類定點采購模塊,調整電子商城采購目錄及管理辦法,更新商城報價審核規則。完成中信銀行政采貸系統開發,有效解決投標人融資難問題。大力推行不見面開評標,不見面開標率達96.98%。在采購合同上推廣采購人電子簽章,采購人線下蓋章確認的文件均從網上流轉,目前政府采購合同電子簽章使用率已達95%以上。
規范涉審中介管理。按照進一步規范涉審中介管理目標任務,將涉審中介項目納入網上“中介超市”,在“中介超市”中增加網上競價、網上評價、網上反饋、網上監管功能。建立市級涉審社會中介機構監督管理工作聯絡機制,擬定《昆山市網上中介管理服務管理辦法》和《昆山市涉審中介標準化管理辦法》,健全日常監管長效機制,積極推進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專項整治。建立健全不良行為管理規定、黑名單制度,入駐機構有無故放棄中選結果、擅自提高服務收費、無正當理由不按合同要求完成服務等失信行為的,將被列入不良行為記錄,通過發送警示函、不良行為公示以及暫停服務等方式予以處理。
四、立足風清氣正凈窗肅紀,服務美譽度不斷提升
打造廉潔窗口。在全市政務服務系統開展“凈窗”專項行動,組織開展第三方暗訪督查,定期通報檢查情況,全力杜絕小微權力尋租,內外勾結牟利等腐敗現象。落實廉政談話常態化,對重點崗位和重大項目參與人員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廉政談話,多拍醒木,防患未然。對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定期組織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及時發現和解除廉政隱患。與中心、科室負責人和進駐窗口組長簽訂廉政責任書,履行好“一崗雙責,黨政同責”的要求,切實打造陽光高效、清正廉潔的政務服務環境。大力配合市人大、紀委的“聯督聯促”行動,高質量完成四大重點改革任務,切實為企業群眾謀福利。
強化黨建引領。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砥礪奮進政務服務新征程”主題黨日活動,通過沉浸式研討、專項調研窗口、實地走訪群眾等形式,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積極參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先后組織32批次,133名政務服務先鋒隊員奔赴封控區、管控區開展服務,累計服務時長1258天。扎實開展黨員冬訓,組織觀看紅色主題系列電影、參與“基層黨員冬訓知識競賽”、開展黨員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等。深化黨建共建,與昆山移動公司開展“同心強黨建,和創新未來”主題聯建,聯合青淞社區開展“四進四排查”集中行動,不斷提升黨建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升級改造黨員之家,大力宣傳優秀黨員事跡,評選表彰“優秀黨務工作者”,號召全員見賢思齊,弘揚身邊的正能量。
優化作風建設。在全市政務服務系統開展作風建設自查自糾專項行動,嚴查損企肥私“亂作為”、消極懈怠“懶作為”、作風不實“假作為”等現象,以釘釘子的精神較真碰硬,堅持刀刃向內,勇于自我革命。開展加強作風建設專項走訪活動,深入調研各區鎮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分中心(專廳)作風建設情況,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作風將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到位。完善制定《昆山市政務服務大廳現場管理辦法》,打造“值班長、晨夕檢、點位長、巡查抽查、第三方暗訪”五位一體的管理模式,確保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落實開展“平時考核”試點工作,組織做好“百名公璞駐窗口”,強化窗口人員日常考核評估,全面優化工作作風,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實施內部人員交流輪崗,先后組織3期輪崗交流,涉及33名人員,不斷提升綜合業務能力,激發全員干事創業熱情。
2023年,市行政審批局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國家、省和蘇州關于各項政務服務工作的要求,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強化數字賦能,深化改革創新,優化服務舉措,加快推進政務服務現代化、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為昆山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縣域示范貢獻力量。
一、推進服務現代化建設,打造現代政務服務模式
構建智慧“元”服務體系。率先探索虛擬與實體虛實共生融合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和新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數據匯集、信息識別、材料免交、輔助預審等功能,加快推動線上線下智慧大廳建設,推出交互式數字綜合服務和沉浸式用戶智能體驗。聚焦我市產業特色,推出“元藥”“元航”等特色產業服務,多觸角定向服務延伸,形成覆蓋園區商區鎮區社區的零距離“元”服務圈,為企業群眾提供泛在可及、智慧便捷的政務服務。
推進“一網通辦”“1530”工程。打造政務服務1網辦理,設立5級平臺,包含共30個功能模塊,高質量完成“三年計劃”任務目標,最終實現政務平臺“強建設”、項目建設“全網辦”、商事登記“自助辦”、集成服務“一次辦”、采購開標“不見面”,讓惠企利民政策和助企紓困服務“一鍵查知”“免申即享”,為企業、群眾辦事節約資金、人力和時間成本,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擦亮“昆山服務”金字招牌,打響“昆如意”營商服務品牌。
打造綜合智慧審批服務平臺。推出線上線下融合“綜窗辦”服務改革,構建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全辦”服務模式,爭取做到“一窗”綜合受理率達到90%以上,收件準確率達到90%以上,排隊等候時間壓減30%以上。深化信息技術在審批服務上的應用,依托數據共享和智能識別技術,實現關聯事項“集成辦”、高頻事項“免證辦”、企業事項“智能辦”、個人事項“刷臉辦”,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水平。
二、推進服務標準化建設,實現政務服務更高效能
創新實施“500”行動。新增100個“集成辦”事項,拓展“一件事”改革范圍。新增100個“免證辦”事項,優化“兩個免于提交”事項清單。新增100個“全城辦”事項,推動市場主體注冊登記“全城通辦”“全城通取”。新增100個“掌上辦”事項,拓展移動端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新增100個“智慧辦”事項,全面推行市場主體“智慧登記”服務新模式。
拓寬“綜窗”改革范圍。加強與部門溝通協調,明確第二批納入綜窗的服務事項,梳理事項清單。推廣“一窗受理”服務模式,總結完善市政務服務中心“綜窗”改革經驗,推動“綜窗”改革進一步向區鎮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分中心(專廳)延伸。在區鎮和政務服務分中心(專廳)開展“綜窗”改革試點,持續夯實村(社區)便民服務站綜窗推進工作,完善社區全科社工培訓機制和服務體系,加快形成市、鎮、村三級政務服務大廳綜窗改革全覆蓋。
加速推廣審批集成服務。持續推進“證照聯辦”,開辟證照聯辦網上申報端口,實現以1張營業執照,N張準入類許可實現準入、注銷聯辦的“1+N”證照集成化審批。推行“個轉企”一件事套餐,簡化相應行業許可審批手續,實現個體戶轉企證隨照轉。深化電子營業執照在“一窗通”的使用途徑,擴展電子營業執照在涉企政務服務、百姓民生服務中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推廣“全城通辦”,加強問題梳理解決、優化辦理流程,擴大“同城通辦”業務辦理范圍,方便企業群眾。
三、推進服務便利化建設,創新惠民利企更優舉措
營商環境更優化。加大賦權下放力度,加強全市政務服務人員業務培訓,提升區鎮事項承接能力,爭取全鏈辦事“不出區鎮”。制定《深化“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持續推進“昆如意”365行動,深入開展2023年度“昆如意”365十大企業服務行動,面對面、鍵對鍵、全天候提供優質企業服務,精準常態收集企業訴求,實現“企業需求早知道、政府服務早送達”。持續擴大“企策通”政策宣講隊伍,吸納更多受益企業代表,細分行業領域開展惠企政策宣傳,讓政策紅利實實在在落地,讓更多政策“免申即享”,實現企業一“企”受益。編制窗口辦事“審批百問”,明晰材料清單、統一審查標準,為企業群眾提供簡潔明了、易懂會辦的服務指南。
項目投資更便捷。優化項目建設審批流程,根據項目實際分類,實施核準變備案、告知承諾制等服務,壓縮審批服務時限。簡化項目建設審批程序,對城市更新、民生設施項目實行豁免規劃許可證辦理。推動項目加快建設,全面推行竣工驗收項目清單式管理,建設單位可根據實際自行選擇竣工驗收事項,更好滿足項目個性需求。精簡項目建設審批材料,實行施工許可安全承諾備案,人防工程質量監督、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安全備案、施工許可合并申報,真正實現“一網受理、一次申報、一張表單、電子出證”。出臺“拿地即開工”指引導則,厘清事項邊界、明確牽頭部門、細化任務要求,推動“拿地即開工”延伸至所有產業項目。
公共資源交易更規范。提升電子商城服務功能,調整商城目錄及模塊,優化運行管理辦法,完善審核監管機制,提高采購效率。建立負面清單審查機制,形成事前嚴格對照要求,事中暢通線上線下問詢渠道,事后逐項檢查,確保交易順暢合規。研發采購需求模板,推動集采目錄典型品目規范化管理,引導采購人精準、合規地反映采購需求,縮短文件編制周期,提升采購效率。深化推進投標保證金新增電子保函業務,通過進一步擴容提供建設工程投標保證金服務的銀行,拓展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服務渠道,減少投標人資金壓力,提高資金周轉效率。
四、推進服務規范化建設,打造政務服務更美形象
深化理論學習。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全力抓好落實,結合黨組中心組學習、黨支部組織生活、學習培訓會等多種形式相結合,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自覺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忠誠核心、信賴核心、緊跟核心、維護核心。
鞏固作風建設。持續深化“凈窗”和“春雷”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自查自糾,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服務環境。在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大廳建立完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加強市區鎮縱向聯動、部門間橫向聯系,拓展問題發現舉報渠道,聯合各部門不斷提升問題線索匯集和快速處置能力。強化廉政談話機制,時常講好“必修課”、亮起“紅綠燈”、敲響“警示鐘”,以制度化建設、常態化監督切實消除各項審批權力尋租空間。
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交流輪崗制度,通過多崗鍛煉打通干部成長“快車道”,充分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服務效能,增強隊伍活力。用足用好“三項機制”,完善管人用人各項制度,強化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讓制度成為激發干部擔當作為的“指揮棒”,踐行“四敢”精神,全力支持和鼓勵“干部敢為”,營造“干部敢擔當、干部有作為、干部守清正”的干事氛圍。持續加強業務能力建設,積極組織各類業務培訓班、開展異地交流互學等活動,提升全體工作人員綜合素養。
附件:2023年昆山市行政審批局重點工作計劃
附件
2023年昆山市行政審批局重點工作計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蘇州市委、市政府關于政務服務工作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聚力建設新城市、大力發展新產業、全力布局新賽道”總要求,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發展,為昆山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縣域示范貢獻政務力量,現結合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政務服務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深化實施“一網通辦”、項目建設“省心辦”、“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等重點改革任務,強化數字賦能實現服務提質增效,深化改革創新實現服務惠企利民,打造現代化政務服務體系,推動全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昆如意”智慧“元”服務體系
探索虛擬與實體虛實共生融合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和新體系,加快推動線上線下智慧大廳建設,推出交互式數字綜合服務和沉浸式用戶智能體驗。聚焦我市產業特色,推出“元藥”“元航”等特色產業服務,多觸角定向服務延伸,形成覆蓋園區商區鎮區社區的零距離“元”服務圈,為企業群眾提供泛在可及、智慧便捷的政務服務。
(二)持續開展“昆如意”365行動
牽頭開展2023“昆如意”365行動,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持續整合、豐富“昆如意”企業服務平臺三端融合功能,逐步增加部門及區鎮版塊內容,集聚企業服務功能,讓企業群眾“入一口”享服務辦成事。“鹿路通”APP新增匯聚不少于50項找得到、用得好、離不開的應用場景。推出政務服務“500行動”(即:100個行政許可“免證辦”、100個關聯事項“集成辦”、100個高頻服務“全城辦”、100個客戶需求“掌上辦”、100個應用場景“智慧辦”)。
(三)積極推廣證照集成化審批服務
開發證照集成化審批網上申報端口,實行市場主體準入、變更、退出等全生命周期“證”與“照”聯辦聯銷的集成化審批。建設“證照聯辦”中報系統,開展“證照聯辦”人員培訓,出臺“證照聯辦”集成化審批方案,將個體戶“個轉企”“直接變更經營者”等項目納入“證照聯辦”集成化審批,實現“證照”聯動、無感變更。
(四)探索電子營業執照的多場景應用
深化電子營業執照在涉企政務服務、百姓民生服務等領域的多場景應用,切實讓市場主體“少跑腿”,提升電子營業執照“數字信源”地位。全力推動電子營業執照在涉企經營許可,企業開辦、注銷,民生領域電子證照數據對接,招投標中的應用。
(五)編制窗口辦事“審批百問”
從企業申報、綜窗受理、后臺審批三個方面,全面梳理每個事項的受理表單、關鍵要素、字段標準、常見問題、注意事項以及審批要點,進一步提升綜窗受理水平、規范審批行為。優化審批流程、厘清審批要素、明晰材料清單、統一審查標準、強化服務理念,進一步提升企業申報的準確率,為企業群眾提供簡潔明了,易懂會辦的服務,讓“審批百問”成為企業群眾辦事的“辦事寶典”。
(六)出臺“拿地開工”指引導則
結合產業發展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需求,按照產業指導目錄和政策規定要求,以信息共享、材料共用、部門聯審、一網申報、全城通辦為切入點,對標對表“6524”工改方案,對項目定位、土地供應、總體布局、開工建設等環節進行全周期策劃,確定分類流程、階段清單、材料表格、協同路徑、時間節點等內容,厘清事項邊界、明確牽頭部門、細分任務要求,將“拿地即開工”延伸至所有產業項目,全力支持企業發展。
(七)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務”
持續推進綜窗改革,通過事項梳理、流程再造、點位優選等系列工作,啟動第二批政務服務事項入駐綜窗受理。優化提升“綜窗”服務功能,嚴格執行“兩個免于提交”,有效融入“一件事”“一業一證”“跨省通辦”等主題服務,并選取有條件的區鎮同步試點推行,為全市實現“一窗無差別”服務奠定基礎。
(八)推進“一網通辦”平臺建設
按照“一網通辦”三年行動計劃,圍繞“一入口、兩功能、三機制、四數據、五渠道、六支撐”等各項目標,持續推進改革進程,形成整體聯動、部門協同、高效運行、精準服務、科學管理的智慧政府基本框架。在平臺建設方面重點推進中介超市、審管聯動、綜窗服務、不動產集成平臺、安全網關等子系統的升級完善,做好項目等保測試備案。配合市有關部門推進單套制歸檔和統一電子印章試點應用,推動平臺在基層服務大廳實現全覆蓋。開展對不動產平臺改造,新增代辦人員(PC端)、個人服務(移動端)增量房契稅申報功能。
(九)強化涉審中介機構管理
嚴格對照上級平臺涉審事項清單,實現全事項標準化精準關聯,根據涉審事項主管單位變化情況,及時完善“中介超市”平臺功能。積極完成實時上傳、調用中介服務庫數據,常態化同步數據。引導全市各主管單位、甲方業主和涉審中介機構在平臺上注冊入駐,實現涉審項目采購交易全程留痕。
(十)嚴格抓好人員作風建設
深入推進“凈窗”“春雷”專項行動,推動政務服務窗口廉潔從政,對損害群眾利益的“微腐敗”出重拳、下猛藥,以查明的違紀案件為突破口推進作風建設工作,杜絕窗口工作人員違反廉潔要求的各類違法違紀行為。持續優化進駐人員管理條例,完善政務服務系統窗口考核辦法,制定政務服務系統工作人員交流轉崗制度,新錄用的公務員、事業及編外人員入職3年內的、在同一職位任職滿5年的;進駐窗口工作人員在同一崗位連續工作5年、在同一科室連續工作10年的,按要求陸續進行輪崗交流。在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和創新力的同時,從源頭上降低崗位風險。
(十一)制定政府采購需求模板
針對集采目錄中的典型品目,制定規范化的采購需求模板,為采購人提供采購需求描述框架、評審指標基本描述等內容,明確填寫要求,幫助采購人對項目需求及評審指標進行梳理,幫助采購人提供完整、專業、合規的采購需求,容及格式。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做好政務服務工作是優化全市營商環境,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各部門要切實提升思想認識,明確工作職責,加強人員保障,按照預期計劃有序推進各項任務,確保政務服務系統全年重點工作圓滿完成。
(二)強化組織領導。各責任單位要將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科室,實行“建表、立項、消項”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責任劃分明確、任務分工合理。成員單位之間要加強溝通交流、增強配合協作,及時匯集問題、落實舉措、總結經驗。
(三)嚴格督查考核。工作完成情況將納入年度高質量考核,對動作慢、節奏拖、不出力,不能按標準、按進度完成工作任務的部門和單位進行扣分;對工作突出、成效顯著、任務落實到位的部門和單位給予加分與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