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工作總結
(一)加快推進重點項目規劃建設
推進交通一體化。積極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為橋梁紐帶,主動融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軌交S1線工程量完成過半,全線車站封頂。持續推進蘇州軌道快線9號線昆山段和昆山K1線規劃研究。積極配合開展蘇錫常、蘇淀滬城際鐵路線位、站點規劃研究,開啟了快速軌道交通體系規劃建設的新起點。蘇昆中環對接完成工程總量的84%。曙光路對接復興路建成通車,外青松公路改造工程、S224對接上海金商公路加快推進,沿滬大道對接勝利路啟動建設,連滬通蘇的大通道建設步伐加快。
推進道路通暢化。印發《昆山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昆山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為構建“多網融合、智慧立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勾畫了實施路徑。朝陽路改造全線完工,白馬涇路南延至朝陽路,城市內環閉合運行,真正實現三環全線貫通。啟動外環快速化、黃浦江路南段改擴建,道路快速化改造邁出新的步伐。完成古城路改造、馬鞍山路(凌家路以西段)交通精細化提升、滬光路改造等項目,祖沖之路南延、青陽北路改造、下穿京滬鐵路“一拓三通”等路橋工程加快建設,框架道路網絡持續優化。
推進項目品質化。金浦大橋、朝陽路橋、滬寧高速保通橋建成通車,京滬鐵路昆山段完成雙線撥接,啟動震川路橋、同豐路橋、孔巷大橋改建,青陽港濱水城市客廳交通肌理開啟功能、形象的雙提升。4個項目獲評蘇州市2021年度公路水運“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示范項目。新開工重大項目全部納入創建品質工程。高標準打造蘇申外港線、昆周線1.51公里航道生態護岸樣板,助力拓展城市藍綠空間。創新工藝工法解決路面車轍病害,實施預防性養護,有效延長公路的生命周期。
推進管養精細化。高分通過 “四好農村路” 全國示范縣驗收。全面完成區鎮農路管養體制改革。在全市國省道、農村公路橋梁設置管養公示牌,明確管養責任,接受社會監督。開展國省道智慧巡查試點,工作效率提升近50%。完成18.5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實施涵蓋5鎮43個項目的“阡陌農路”暢安工程。完成1032座農村公路橋梁、911公里農村公路路況檢測評定。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的有效管護、可靠運行,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不斷彰顯綜合運輸示范成效
公交出行方面。完成“公交兩市”創建驗收。新增、調整公交線路71條,新改建公交候車亭233座、改造老舊場站8座、打造無障礙公交站點16處,新增公交專用道7.6公里。新開通C10、C11兩條毗鄰公交,全面實現與毗鄰地區的公交互通。開發公交智能化監管平臺,強化對公交行業數據的動態監測分析。編制公交換乘優惠政策,推動公交的價格優勢得到鞏固。制定《昆山市建筑配建公交首末站設計導則》,形成大型建筑配建公交首末站的昆山標準與樣板。
道路客運方面。順利完成春運、五一、國慶等節假日運輸,為海峽兩岸中秋燈會、高考、兩會等文、體、旅活動提供精準、舒適的運輸保障。新開通定制客運班線2條,累計達到45條。推出“昆山定制出行”APP,累計開通7條定制公交線路,有效滿足學生通學、企業通勤需求,年服務超5萬人次。引入“T3出行”網約車平臺“國家隊”,促進出租車市場良性發展。
運輸結構方面。引導通澤國際等龍頭物流企業開展鐵路貨運班線服務,依托太倉港、上海洋山港等港口發展多式聯運。港口碼頭貨物吞吐量突破3000萬噸,大宗貨物水路運輸能力穩步提升。支持飛力達等本地企業加入蘇浙滬集裝箱聯盟,通過組團發展提高滬蘇集裝箱的周轉速率,降低物流成本。開展城市配送體系研究,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和鼓勵發展綠色城市貨運配送的實施意見》,推動破解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郵政行業業務總量、業務收入,快遞業務投遞量保持全省縣市首位。開辟蘇州首條覆蓋多節點的“交郵惠民”主題公交郵路。對接通力電梯、藍月亮等制造企業,推廣“制造業+電商+快遞”寄遞服務模式。
(三)持續提升行業治理現代化水平
交通執法方面。對660項行政處罰權自由裁量進行固化,做到“自由裁量不自由”。推進數字科技與交通執法融合發展,實現“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賦能高效治理,數字治超、數字控危、數字打非取得明顯成效。依托超限運輸車輛動態稱重檢測系統,以及交通執法監管平臺與公安交警部門平臺的連通、聯動。啟用非法營運智能化整治平臺,有效維護運輸市場秩序。
隱患治理方面。積極落實省級安全發展示范城市交通創建任務。組建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專家庫。開展外地籍危化品運輸車輛技術狀況抽檢,制定實施昆山市船岸一體化安全管理辦法,有效清除不合規營運車船,防止“劣幣驅逐良幣”。持續推進鐵路運輸安全整治,在省內率先實現“雙段長”制融入社會治理網格化,相關工作經驗獲得省交通廳主要領導簽批肯定。完成14.3公里航段、10.8公里農路的安全提升工程,設置橋梁防碰撞警示標志236處,清淤航道土方近1.7萬立方,橋區水域標志標牌“昆山方案”在蘇州全市推廣,開展普通國省道視距保障和公交校車停靠站點安全保障行動、航道標志標牌“三個一批”專項整治行動,探索運用發光斑馬線技術,有效提升道路、水路交通安全水平。
疫情防控方面。堅守交通客運入昆通道,協調做好花橋基地入境人員、“兩站”來昆重點人員轉運,守牢全省疫情防控“東大門”。完成“應接盡接”人員疫苗接種“清零”。協調衛健部門設立2處交通快速核酸采樣點,組織開展交通行業重點人員核酸檢測。建立防疫應急運輸保障機制,完成重點人員轉運、核酸樣本轉運、醫廢轉運“三類”車輛的儲備。設置兩處出租車集中消殺點,開展專項消殺。高效、嚴密完成4起涉疫郵件及相關人員的跟蹤處置。
綠色發展方面。在建交通項目海綿城市落實率保持100%。全面建成覆蓋全市易起塵碼頭的粉塵監測網,全面完成普貨碼頭岸電系統標準化改造。完成客運北站出租車充電服務站建設。出臺《昆山市純電動出租車碳排放減排補貼實施方案》,運輸裝備清潔化水平持續提高。全面實現港口碼頭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上岸處置。開展交通工程項目混凝土、瀝青等廢料回收。
(四)堅定維護公平正義市場環境
及時回應群眾關切。全年受理市民訴求22300起,答復質量與效率在全市考核中保持前列。主動協調公安、城管等市級部門及相關區鎮,系統性解決出行不便、噪聲污染、通行安全等歷史遺留問題21項。全面完成公路水路公共基礎設施政府會計核算,做到交通公共資產底數清。承辦蘇州市政協提案2件、昆山市人大建議35件、昆山市政協提案32件,實現見面率、滿意率、辦結率100%。
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印發《昆山市交通運輸局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流程方案》,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啟用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道路運輸證、從業人員資格證電子證照,與“蘇服碼”完成對接,成功實現“一碼多證”。全力破解年審難、辦證難等問題,車輛“三檢合一”等業務事項“跨省通辦”獲得實質突破。積極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不見面”,交通建設項目“現場直播”開標使用率達100%,實現線上快捷辦理投標保證金繳退。
全面構建信用體系。積極開展“信用交通省”創建活動,實施交通運輸行業全領域、全行業、全主體信用評價。建立分級分類監管機制,將信用狀況作為實施差別化監管的參考依據。制定駕培機構培訓質量考核方案,構建公安、交通、行業協會三方約束機制。落地實施信用修復制度。在“兩客一危”、超限超載、交通建設市場等領域依法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五)始終堅持為民奉獻政治情懷
落實管黨治黨責任。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全系統共開展黨史知識競賽、“迎建黨百年,看交通發展”走看比學等學習研討活動共103場次。召開全市交通建設工地黨建聯建工作總結大會。做實滬蘇昆“大交通”黨建聯盟品牌,開展一體化執法檢查及一體化疫情防控。黨建聯盟單位擴展至16家,以點促面把“盆景”變成“風景”。開展“海棠紅·大道行”品牌聯創,打造“海棠花紅”示范工地、示范路。開展“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引導黨員在疫情防控、防汛搶險等“急、難、險、重”第一線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厚植行業文明沃土。長三角一體化、蘇昆中環對接、京滬鐵路昆山段撥接、“四好農村路”建設等工作受到央視報道,描繪了昆山交通現代化建設的動人畫卷。在文明城市創建、疫情防控、慈善捐助、陽光惠農、無償獻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社會服務中貢獻交通力量,累計出動志愿者近2000人次,志愿服務時長超11000小時。舉辦青年素質拓展、美麗農路騎行、星光夜讀夜話等各類活動近百場次,培育健康向上的交通文明風尚。常態開展行風監督整治行動,推動出租車禁煙、禮讓斑馬線等活動品牌化、特色化。
錘煉干部隊伍作風。印發昆山市交通運輸局平時考核實施辦法、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等級晉升管理辦法,以考核促提升、以考評促落實。舉辦船艇操控、公路養護、汽車維修、工程檢測等技能競賽,弘揚工匠精神,錘煉過硬本領。開展黨委書記上廉政黨課活動,常態化開展廉政談話,完成“鹿城清風”廉勤教育服務站、點建設,形成“一站九點”品牌矩陣。主動對接派駐紀檢監察組,接受監督檢查,配合開展節假日清風行動、交通行業招投標等監督工作。
二、2022年工作計劃
(一)打造多網融合的快速軌道體系
構建連滬通蘇的中央廊道。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更大目標,打造“軌道上的昆山”,系統推進北部蘇錫常城際、南部蘇淀滬城際規劃研究,對接開展蘇州9號線昆山段規劃,謀劃打造滬蘇快速軌道中央廊道。同時協調利用既有京滬鐵路線富余運力開通昆山至上海通勤列車。
構建產城融合的綜合樞紐。深入研究昆山南站綜合交通樞紐,推動昆山南站、昆山汽車客運中心站整合,努力成為長三角綜合交通樞紐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實施鐵路昆山站的局部段抬升,為打通涉鐵斷頭路,以及未來K1線地鐵站與昆山站站城一體化開發設計創造條件,使老城區與高鐵新城無縫對接。
(二)打造暢聯暢通的快速道路體系
建設環網相扣快速路。加速實施外環節點快速化、黃浦江路南延等快速路項目,高標準打造“兩環四聯八射”快速路網體系,全面開啟道路快速化改造的新時代。啟動重要交通節點改造提升,優化高速出入口交通組織,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加快推進常嘉高速錦溪互通及連接線項目,加強高速公路對南部旅游度假區的輻射服務。
打通滬蘇一體新通道。完成蘇昆中環對接昆山段建設,推動實現蘇州、昆山中環的快速直連直通;完成外青松公路改造、S224對接上海金商公路,加快推進沿滬大道對接勝利路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強勝路對接312國道工程,拓寬改造震川西路對接婁江快速路;深化研究崧澤大道昆山段快速化改造、嘉青昆快速路、中華園路對接園區望江路等項目。
完善縱橫交錯大框架。進一步完善“十六橫十二縱”框架路網。加快跨青陽港航道橋梁建設,完成中華園路橋、高速公路橋主線橋北半幅施工,加快推進震川路橋、同豐路橋、孔巷大橋等橋梁改建,一體化、品質化塑造城市中心的交通形象。完成下穿京滬鐵路“一拓三通”工程,有序推進白馬涇路南延、祖沖之路南延、青陽路改造等道路建設,啟動實施馬鞍山路精細化提升(中山路—白馬涇路)、炎武大道對接曙光路等項目。
暢通城鄉融合微循環。加快啟動中心城區花園路改造等工程,打通瓶頸節點,暢通毛細血管,改善街區路網結構。強化農村公路統籌,探索優化完善市級財政長效化補助機制,鼓勵將農村公路與產業、園區、鄉村旅游等經營性項目實行一體化開發,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標準統一。繼續推進“美麗農村路”建設,實現鄉鄉都有美麗農村路。
(三)構建人享其行的公共交通網
開展公交線網優化行動。謀劃打造“7橫7縱3折”的高發車頻率骨干公交網絡,提升公共交通競爭力。結合軌道S1線沿線站點TOD開發,全新配建一批公交換乘樞紐,打造魚骨狀網絡,為全國科學規劃公交線網提供昆山案例。打造特色文旅主題公交線路,開通定制客運線路1條、定制公交線路6條,更好滿足通勤、通學、就醫、文旅等多元需求。
開展智慧綠色創建行動。推進國家綠色出行城市創建。迭代開發公交行業智能化監管平臺,加強對公交運營效率的監控分析,實現對行業決策的輔助支持。加快新能源充電站、樁布局,新增更新純電動公交車50輛。積極研究車路協同、無人駕駛技術,推動在產城結合緊密區域創新發展無人公交,探索城市公交與新技術結合路徑。加強對《昆山市純電動出租車推廣應用政策實施方案》的宣貫,以獎代補推動巡游出租車報廢更新為新能源車型。
開展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完成省“城鄉客運一體化達標縣”建設。加快建立以運營效率為核心,服務質量和運營安全為兩翼的公交發展考核體系。新增公交專用道8公里,新建、改建公交站點157個,打造無障礙公交站點50個。啟動公交場站建設三年提升計劃,完成商住小區配建公交首末站2處。加快出租車“網巡一體化”建設,組織開展場站地區出租車經營秩序提升專項行動。
(四)構建貨暢其流的現代物流網
暢通供應鏈外循環體系。加快推進陸家浜鐵路貨場建設,推動綜保區向陸家浜拓展,探索開行銜接蘇州西站的中歐班列及聯動上海港的海鐵聯運班列,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大力推進我市龍頭物流企業與太倉港和上海港的融合發展,壯大集裝箱陸海聯運規模。持續深化拓展“昆盟通”服務功能,引導企業擴大載體容量,做大面向東盟貿易新通道。力爭培育2個業務量超百萬件的“快遞+制造業”優質項目,鞏固我市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的全省領先地位。
打造城市配送內循環體系。開展綠色城市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培育運作高效、服務規范的城市貨運配送企業,推廣應用標準化新能源城配車輛,扶持共同配送、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時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的發展。開展省級農村物流達標縣創建,推動“客運+貨運”“交通運輸+郵政快遞”“網絡貨運+農村物流”融合發展。持續推進快遞進村、進廠,打造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試點站。
(五)實現行業治理能力新提升
工程建設方面。以“品質提升、桿件整合、路權清晰、海綿理念”等為新的建設標準,打造功能、美學雙向融合的品質民心工程。青陽港航道整治工程要努力創建昆山地區首個國家級品質工程樣板;震川路橋等單體特色橋梁要爭創土木工程建設類國家級榮譽;外環節點快速化、祖沖之路南延、黃浦江路南段改擴建等項目要高標準打造省級公路水運“平安工地示范項目”。要試點開展道路養護現代化示范路段創建,加強“四新”技術應用。要試點推行工序質量和施工安全防護首件認可制。編制《昆山市內河航道預防性養護工作指南》,實施26座航標品質綜合提升工程。
安全穩定方面。推動“兩客一危”等重點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提檔升級,引導普貨運輸企業開展標準化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實施公路中央分隔帶護欄完善提升三年行動,完成普通國省道視距保障“一點一策”改造。完成公路養護應急基地擴建主體工程建設。落實大型船舶管控和防止船舶碰撞橋梁各項措施,縱深推進“三無船舶”整治攻堅。開展楊林塘、申張線等航道安全保暢工程。組織開展城市軌道交通應急演練,提升風險應對能力。加快推進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信息化管理,推動欠薪問題得到根治。
執法監管方面。加大數字治超、數字控危、數字打非等方式的運用。研究推廣聯合交警部門的實時共享、共用、共處的數字治超模式,加強與各地治超機構的聯系,推動實現數字治超全市一張網、全國一盤棋。執行信息化基礎設施與交通工程項目建設“三同步”,實現對工程薄弱環節的實時感知、遠程把控。更好發揮車輛主動安全智能防控系統的效能,精準、實時糾正不安全駕駛行為。借助對信用數據的歸集分析,探索構建“信易+”守信激勵機制,在公共出行、行政許可、機動車維修、駕培等領域積極創新應用。
(六)實現黨建工作水平新提升
夯實基層黨建根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進基層黨支部建設規范化、標準化。全面開展“四進四排查”集中行動。持續推進黨員積分管理制度,落實發展黨員“入黨第一課”制度,將黨員隊伍建設抓在日常、管在日常。結合昆山開發區“國批30周年”主題,常態化推進“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加強黨性文化涵養,打造交通“初心之旅”實境教育精品路線。探索建立快遞、貨運物流等行業黨委,發揮功能型黨組織作用,促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鍛造擔當作為隊伍。實施“強基”工程,組織開展綜合執法大比武行動,提升執法人員履職能力。精簡整合執法部門內部科室,將內勤人員及新招錄人員向基層執法一線傾斜,建強區鎮交通執法網格,推動執法重心下移、職能下沉、資源下放。加強滬蘇昆黨建聯盟常態化運轉,更高水平實現水、路、交通質監等全方位的執法一體化。組織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提升執法隊伍專業化、行業隊伍職業化水平。強化“三項機制”實踐運用,挖掘典型案例,形成選人用人鮮明導向。
筑牢廉潔自律防線。持續開展廉政風險排查與防控,全面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全面梳理廉政風險點,常態化開展黨風廉政教育。落實“清風行動”安排部署,加強與派駐紀檢監察組的對接聯系,為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提供指導與建議。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持續整治“四風”,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