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項目背景
為響應黨的十九大以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根據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蘇州市“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試點方案》的要求,昆山市積極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促進鄉村振興。目前,《昆山市巴城鎮武神潭村、新開河村、東陽澄湖村村莊規劃(2021—2035年)》已獲批并完成省級備案。
貳村莊概況
區位條件:
武神潭村、新開河村、東陽澄湖村位于巴城鎮域西北部、陽澄湖東岸,蘇昆太高速公路東西向貫穿武神潭村和新開河村整個村域,并在武神潭村西側設有高速出入口。村域總面積約1729公頃。
▲區位圖
村莊分類:
根據《巴城鎮鎮村布局規劃》(2019版),武神潭村涉及集聚提升類村莊7個,特色保護類村莊2個,搬遷撤并類村莊2個,其它一般類村莊2個;新開河村涉及集聚提升類村莊6個,其它一般類村莊3個;東陽澄湖村涉及集聚提升類村莊6個,搬遷撤并類村莊1個,其它一般類村莊5個。
▲村莊分類表
叁總體規劃
發展目標:
陽澄湖東岸高品質宜居鄉村地區。
總體定位:
武神潭村:“水韻武城,蟹香人家”;
新開河村:“水岸蟹香地,甜美葡萄園”;
東陽澄湖村:“未來智慧鄉村,創智交流田園”。
▲總平面圖
空間結構:
規劃整體形成“一岸、三片、五廊、兩核多點、一道兩徑”的空間結構。
“一岸”即陽澄湖東岸生態水岸;
“三片”即農業生態片區、科技創新片區、休閑度假片區等三個功能片區;
“五廊”即五條濱水生態廊道;
“兩核多點”即兩個片區核心,特田休閑核、鄉創交流核,以及多個片區節點;
“一道兩徑”即濱湖大道(50km蟹逅陽澄路)、農業研學之徑、蟹味農家之徑。
▲空間結構規劃
用地布局規劃:
武神潭村、新開河村、東陽澄湖村各新增1塊建設用地,用于農房建設及移宅安置。同時村域內規劃了7處留白用地,主要用于鄉村振興配套設施的建設。
▲土地利用規劃圖
肆居民點規劃
農房建設:
為規范農村住宅建設和管理,提高農村住房建設質量,優化空間布局,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符合村域用地布局規劃和用途管控要求的基礎上,編制農村居民點規劃設計方案,指導農村居民點農房建設。
▲俞家巷北、俞家巷南、朱家浜、浦溝居民點規劃平面圖
▲宋家浜居民點規劃平面圖
▲后浜、荷花浜、肖家浜、新開河居民點規劃平面圖
特色產業引導:
以水鄉湖蕩、武城遺址、蟹文化為內核,發展蟹業、農耕、新型服務、旅居養老兩主兩輔產業;展開耕地、水體、兩大保護措施;從武城人家、保留居民點兩大片區分別進行村莊聯動提升。
▲ 特色產業引導圖
景觀設計引導:
公共空間設計融入江南傳統元素,塑造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整體形象。
▲公共空間示意圖
保留原有干凈清爽的空間氛圍,增加開花喬木(如桃樹),形成形象展示的亮點。
▲ 開敞空間示意圖
通過水生植物和垂掛植物的豐富達到弱化駁岸硬度的效果。
▲水系駁岸示意圖
建筑設計引導:
戶型為2層+閣樓,總建筑面積為280平方米。采用兩坡頂的形式,適當錯落。建筑主色調為黑白灰,門窗主色調為棕色木紋。
▲特色村戶型效果圖
▲其他村戶型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