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昆山財政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一、校準公共服務“精度”
全力支持普高提質擴容,統籌資金保障張浦高級中學、陸家高級中學等新建、改擴建工程建設。助力提升醫療衛生發展質效,保障東部和西部醫療中心二期項目、鹿萌兒童康復中心建設投用,優化醫療衛生機構投入機制,穩步推進醫共體建設。促進文體惠民,推動具備開放條件的30所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支持辦好戲曲百戲盛典、“百村行周周演”等活動,支持開展“國際徒步大會”以及海峽兩岸、長三角聯盟系列等地區性合作賽事。
二、拓展鄉村振興“廣度”
支持陽澄湖大閘蟹產業研究院等標志性項目,著力推動建成“研究院+公司+核心基地+農戶”的新型經營模式。推動村莊水電路氣訊等普惠性、基礎性、功能性基礎設施提升,助力建設特色康居鄉村、特色康居示范區。統籌安排1.2億元用于保障糧食安全,支持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補貼等政策,序時推進2.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安排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再分配獎勵資金1600萬元,激活集體經濟發展活力、促進共同富裕。
三、提升社會保障“溫度”
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集體補助試點工作,進一步拓寬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籌資渠道、提升保障水平。及時足額發放城鄉低保金、困境兒童生活保障金、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各類困難群眾補助資金,增強困難群體的獲得感與安全感。深入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發放超1億元補貼支持企業、個人就業創業等;推動失業保險費率階段性降低至1%,為企業降低費用負擔1.3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