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昆山市應急管理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法治建設工作的統一部署,堅持應急管理監管執法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相結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應急管理各項工作,發揮法治在應急管理發展中的引領、規范、推動和保障作用。具體情況如下:
一、強化組織領導,當好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起來,切實貫徹落實到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組織召開應急管理系統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會議,局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8次,召開局黨委會專題學習黨的二十大及相關會議精神6次,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示范帶動作用,切實推動理論學習入腦入心。
(二)推動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實。將《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納入黨委中心組學習計劃,通過主題黨課、黨員大會、業務培訓、報告研討、大興調查研究等活動,多形式全方位開展,不斷把學習宣傳貫徹引向深入。2023年,局黨委專題學習研究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32次;制定全系統大興調查研究方案,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為指引,圍繞7個重點調研方向,全系統開展調研150余次,收集問題建議12個,形成微調研報告7篇,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轉化為推動依法治安的強大動力。
(三)強化法治政府建設組織領導。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相關要求,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認真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報告制度,定期聽取依法行政和法治建設工作情況匯報,切實把法治建設各項要求體現到業務工作和日常管理中。2023年,一把手領導親自督辦人大建議7件,政協議提案7件,司法建議1件,檢察建議1件。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優勢,聘用法律顧問團隊1個,公職律師2人,兼職技術檢查員4名,執法監督員6名,形成“以監管執法人員為主體,吸收專家、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共同參與的法治建設工作隊伍。
(四)開展依法行政專題決策部署。制定并印發《2023年昆山市應急管理局法治建設工作要點》《昆山市應急管理系統法治建設專項提升行動工作方案》,將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工作納入本部門年度工作計劃,準確定位基本方向和目標任務,細化分工。2023年,召開局班子會議35次,專門聽取年法治政府重點工作開展情況5次,專題研究部署局法治政府建設任務分解和實施情況4次。
(五)提升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成效。一是推進領導干部學法。制定《昆山市應急管理局黨組中心組學法計劃》,推進落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學習《中國共產黨章程》《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4次。二是加強執法人員學法。通過“應急管理干部大講堂”、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班、安全生產執法業務培訓、專題學法等形式,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等學法活動,提升監管執法人員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二、健全體制機制,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六)推動法治政府建設重點工程。推進應急管理法治服務聯系點“法治為民事實項目”及昆山市安全教育學院“法治文化示范點”建設,制定并印發《昆山市應急管理法治服務聯系實施方案》,建設應急管理法治服務聯系點22家,細化分解三大塊29項重點任務,打造“四大”特色功能場景39個;編制《工業企業安全生產法治合規指導清單》,總結歸納3大類100條安全生產行政合規指導事項,開展行政合規指導15家次;強化法治服務理念,市鎮兩級應急管理部門開展安全生產執法體檢、駐點指導服務、特色宣教活動等70余次,樹立法治惠企品牌形象。
(七)開展《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普法宣貫。制定《新<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宣貫實施方案》,全覆蓋部署開展學習、宣傳和培訓活動。全市開展黨委中心組學習15場次,監管執法人員專題培訓講座3場,690名監管執法人員參加培訓;開展普法宣講80余場,直播培訓3場,覆蓋企業8000家次、3萬余名一線從業人員;開展應急管理法律法規暨《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答題競賽活動,2萬余人參加線上知識競賽,4500余名企業一線員工參加測評。
(八)從嚴規范行政決策行為。一是加強規范性文件管理,開展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及黨內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4批次。二是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管理。制定并實施重大行政決策“昆山市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提升綜合獎補實施方案”,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決策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三是開展政策文件公平競爭審查。嚴格政策文件公平競爭審核流程,開展公平競爭集中評估,梳理政策文件417件,篩選涉市場主體經濟活動政策、措施文件共30份,未發現違反公平競爭審查要素的情形。四是強化行政事項法制審核。制定《昆山市應急管理局“三重一大”事項決策管理辦法》,局政策法規科聯合法律顧問,共審核各類行政合同83份,接受法律法規咨詢20余次。
(九)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一是科學制定《昆山市應急管理局2023年度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計劃》,明確223家局重點檢查企業名單、1377家全市重點檢查企業名單。二是深度融合完成安全生產“四項”執法行動,開展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生命通道”、有限空間作業、冶金工礦領域動火作業安全專項檢查、外包外租暨重大隱患等專項執法行動。三是加大監管執法力度。2023年,市鎮(區)兩級應急管理系統開展計劃執法檢查2770次,檢查企業2479家,事前立案861件,事前處罰金額2590.69萬元。其中,市局執法檢查742次,行政處罰57件,處罰金額880.42萬元。四是強化安全生產“行刑”銜接。全市應急管理系統事前執法移送公安機關16起,涉及人員17人,立案偵查2起,公安機關不予立案1起,行政處罰14起;事故案件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8起,涉及人員10人,全部立案偵查。
(十)持續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一是貫徹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強化行政執法案件法制審核。公示行政許可信息1668條,行政處罰信息84條;召開案審會17次,審核行政處罰案件104起。二是規范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完成新入職人員執法資格審查,新申領執法證13人;開展執法證年審培訓、執法人員動態管理等工作,組織參加全市執法人員法律知識考試4批次,12人。三是規范行政執法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強化說理式執法,依法保障陳述申辯、聽證權,召開聽證會24起,開展陳述申辯復核3起。
(十一)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一是強化制度規范引領,編制《應急管理常用法律法規匯編》,匯總收納應急管理領域常用法律法規52個,其中法律3個,行政法規13個,地方法規2個,部門規章31個,地方政府規章3個,強化規范制度指引。二是開展執法比武競賽演練。舉辦昆山市第六屆安全綜合執法比武競賽、承辦蘇州市第八屆安全生產綜合執法演練競賽,選拔優異執法業務能手,14支代表隊、28名執法人員,參加執法比武競賽,全面提升一線監管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三是強化行政執法傳幫帶。采用“權力下放+派駐指導”執法模式,市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設立7個執法中隊,派駐各區鎮實施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指導監督。開展區鎮執法新兵“走上來”,市鎮兩級執法人員跟班學習活動,2023年度開展跟班學習交流7批次,涉及10個區鎮11人。
(十二)全面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一是制定并印發《昆山市應急管理局2023年度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監督工作計劃》,細化三種監督方式,7項具體監督措施。二是常態化開展日常執法監督,重點開展重點企業執法監督告知工作,對重點企業開展行政執法監督告知47家次,發現問題隱患250余條,實現全市11個區鎮全覆蓋。三是全面啟動駐點執法督查,共出動834人次,檢查涵蓋委外作業、導熱油系統、涉爆粉塵等19個專項,共執法檢查企業394家次,發現隱患2116項。四是組織開展案卷評查活動。整合法制人員、執法業務骨干、法律顧問等專業人才隊伍,開展卷網絡巡查、集中評查、互評互查活動3批次,評查執法案卷32卷,發現并指出問題160余條。
(十三)多元化防范化解矛盾糾紛。一是強化舉報獎勵受理核查,共收到安全生產領域舉報投訴576件,全部依法予以受理、核查、反饋,依法給予舉報獎勵7次,獎勵金額53887.5元。二是強化事中事后監督,依法保障當事人陳述申辯權利。完成陳述申辯復核5件,召開聽證會6起。三是強化案件閉環管理,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3起,全部準予執行;聯合市檢察院開展執行和解工作,達成執行和解并執行結案2起。四是積極應對復議訴訟,貫徹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旁聽庭審制度,開展行政復議答復4起,行政訴訟應訴3起,防范和化解矛盾糾紛。
(十四)營造應急管理法治化營商環境。一是全面深化應急管理“放管服”改革。優化“江蘇政務服務”網權力事項、辦理流程及辦事指南,公示行政權力事項清單262個,辦理指南266個。完善不見面審批辦理機制,壓縮許可辦理承諾時限,實現行政審批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法治化目標要求。推行“行政許可容缺”服務模式,以優質化服務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化水平。依法受理行政許可1469件,當場許可1285件,一般行政許可184件;依法轉辦上級部門行政許可218件;辦理行政備案1312件。二是推動企業上市掛牌及評優評先。根據企業上市、融資、評優評先等工作需求,出具安全生產行政處罰情況說明144份。三是開展信用服務提升工作。發放《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提醒函》210份,輔助8家企業完成“涉及一般失信行為”信用修復。廣泛應用信用核查,開展信用審查10次,涉及生產經營單位881家。四是探索企業安全生產容錯機制,對首次發生情節輕微且沒有造成危害后果或不良社會影響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給予改正機會,在堅守安全底線的同時優化營商法治環境。
三、加強普法宣教,推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
(十五)開展專題普法宣教活動。一是推進安全宣傳“五進”活動。以“三項崗位人員”為重點,集中開展全員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宣講、咨詢、培訓,覆蓋人員68011人次;安全學校線上線下累計開辦各類特色教育培訓活動19457場次,累計參訓191萬人次;通過電子屏、橫幅、張貼畫、宣傳海報等形式,投放電子宣傳屏8000余處,發放宣傳海報、道路圍欄廣告、手冊折頁17萬份,安全公益短信1036萬條。二是開展“百團進百萬企業千萬員工”宣講活動。圍繞“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開展“百團進百萬企業千萬員工”安全生產專題宣講663場,覆蓋企業2351家;國企主要負責人發表“一把手”說安全署名文章11篇;全市2086家企業主要負責人帶頭上“安全課”,助力增強安全生產意識、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夯實安全生產基礎。
(十六)開展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契合“5.12”防災減災日、安全生產月、6.16廣場咨詢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宣傳周、“11.9”消防宣傳月、“12·4”國家憲法日等重要時間節點,舉辦安全生產月主題活動、“6.16”安全宣傳現場咨詢活動及全員應急演練等活動,努力實現工業企業關鍵崗位人員、安全管理人員、主要負責人“全覆蓋”。
(十七)倡導典型案例以案釋法。強化開展事故警示教育,制作生產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血蝴蝶》,組織1.1萬家企業觀看,深入企業開展事故警示教育宣講663場。建立安全生產行政處罰案例報送和曝光機制,對各類執法行動中查處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典型案例曝光,2023年向應急管理部“互聯網+”系統報送典型案例6起,發布“以案釋法”典型案例27期,曝光案例67個,倒逼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形成以案釋法震懾效應。
(十八)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活動。開展“安全隱患隨手拍”活動,共征集作品805條;推出“應急大講堂”“安全生產公開課”“直擊執法檢查現場”等直播活動47場次;組織開展全員安全生產責任承諾行動,線上線下共計11萬人簽署打卡;開展安全文化表達征集推廣活動,共征集安全生產生活標語、公益廣告語、警句4969條;發起安全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參賽作品496件;上線“安全文化陣地云地圖”小程序,發起“爭當小小安全體驗官”活動,開展浸潤式宣教活動352場次,參與群眾2.9萬人次,助力生產經營單位、市民時時學安全。
四、注重實戰演練,全力提升應急救援綜合能力
(十九)健全應急指揮響應機制。加強應急指揮網、應急指揮視頻會議系統、融合通訊系統等信息化項目實時保障。建立“1+46”應急預案體系,啟動36個市級專項應急預案修編,新增特大暴雨城市防洪避險預案1個。印發全市突發事件應急“大演練”行動方案,編制全年應急演練計劃,共完成各類演練170場。
(二十)提升防災減災救災水平。儲備市級應急救災物資3大類28個品種共43644余件。組織災害信息員開展培訓工作,引入巨災保險,對強降雨、臺風、地震和應急費用補償進行保障。持續推進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舉辦第十五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和第三十四個國際減災日宣傳活動,播放防災減災宣傳標語、公益廣告2萬條次,發放宣傳冊5萬冊,公益短信50萬條,切實提升防災減災及應急救援能力。
(二十一)強化應急救援實戰能力。啟用應急指揮信息平臺,梳理水、電、氣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10支,簽約社會應急救援力量14支。嚴格執行重大活動、重要節點“三三制”值班備勤制度,常態化開展夜間、節假日領導帶隊突擊執法檢查,全力完成“兩節”“兩會”、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重要時期應急保障任務,累計上報災害事故接警處置信息1012條,完成現場處置42起。
五、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在回顧總結工作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意識還有待提高,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還有待落實,企業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專業能力水平還有待提升,小微企業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工作認識仍不足,應急管理普法宣教的力度、廣度、深度還不夠。
同時,受執法權下放、經濟形勢不佳等因素影響,全市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力度有所下降,應急管理系統執法規范化水平還不高,安全生產執法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與法治昆山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在:一是安全生產執法新人多、專業性不強,發現的臺賬資料類隱患較多,現場隱患發現較少,處罰案由單一,重大隱患的發現能力不足,辦案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安全生產執法的法治化、規范化、專業化有待強化。區鎮無專業的法治審核人員,缺乏系統性、長期性、針對性的執法教育培訓等問題仍普遍存在,部分執法人員辦案量較少,對執法流程、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執法文書、執法案卷不了解等問題突出。三是行政執法案卷質量不高,存在取證嚴謹性、邏輯性不夠,執法文書、執法卷宗制作管理方面不夠規范等問題。
六、下一年度工作計劃
針對上述問題,2024年我們將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解決:
一建立監管長效機制,提升監管執法成效。著眼難點、突出重點,持續推進專項整治行動,根據整治情況扎實開展“回頭看”工作,確保隱患整改到位。推廣復制專項治理經驗做法,實現整治工作常抓不懈、整治成效長久保持。繼續推進聯合執法及聯合治理,進一步加強和環保、工信、海關等部門協調聯動,建立健全協調聯動機制,加強執法信息共享,形成常態化工作機制。強化安全生產“行刑銜接”,推進危險作業罪等安全生產犯罪的研究和辦理,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二推進執法能力提升,規范監管執法行為。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以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為目標,完善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扎實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加強行政執法人員教育培訓,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問責,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貫徹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強化執法信息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及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各項措施和要求,確保行政行為合法有效。
三強化法制服務保障,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貫徹落實各項法治政府建設目標及工作要點,進一步強化領導干部學法用法,依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實施“法治為民”事實項目,創建法治文化示范點、“以案釋法”優秀案例等,全面提升應急管理系統依法行政能力。優化賦權模式,合理確定“基礎清單+擴展清單”及經濟發達鎮、經濟開發區等功能區賦權方案,逐步推行“一市一清單”賦權機制。發揮法律顧問、公職律師作用,強化規范性文件、重大行政決策等政策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確保政策文件、重大行政決策合法合規。圍繞安全生產集群化+產業鏈管理,通過法治聯系服務點的建設和有效運作,把安全生產各項規范要求全面融入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管理各個環節,推動安全生產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四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強化開展綜合執法監督,常態化開展日常監督,重點開展駐點執法、交叉執法等專項執法監督工作。加強執法人員教育培訓,落實行政執法人員學法用法機制,制定完善執法人員學習培訓計劃,強化法律法規、典型案例、執法程序等學習培訓,提升監管執法能力水平。落實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機制,多樣化采取自查、網絡巡查、集中評查、交叉檢查等方式方法,以評促學,以學促優,切實提升執法案卷規范化水平。
五加大法律法規宣傳,營造安全生產氛圍。貫徹落實“八五”普法及“誰執法、誰普法”要求,加大法律法規宣貫,持續組織開展“百團進百企、千萬員工”、“安全宣傳五進”等主題宣教活動,提升“依法治安”意識;多樣化運用主題知識競賽、研討會、講座會、云課堂等形式,組織開展形式各異、豐富多彩的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宣貫活動,在全市范圍內迅速掀起學習熱潮,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強化“以案釋法”典型示范效應,選樹宣傳正面先進典型,定期曝光非法違法案例,強化典型案例警示震懾作用,提升法律法規威懾力,讓遵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